Return to site

持有公司股份少能否管控公司?6大策略助你穩定控制公司

December 8, 2024

持有股份比例低,是不是就注定失去公司治理的話語權?你是否曾因持有股份比例不高而 擔心無法掌控公司運營?其實,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股份有多少,而在於如何善用策略,穩住全局。本篇將揭露6大秘訣,教你即使股權少,也能掌控公司的方向與決策。想知道如何做到嗎?繼續閱讀,找出答案!

 

{ 提案成功 Pitch.com.tw }|創業管理

 

創業股份少也能Hold住全局 

在創業過程中,創辦人通常面臨資金有限的挑戰,導致股權稀釋,最終持有公司較少的股份。然而,股權少並不意味著創辦人無法掌控公司的治理。透過適當的法律機制與公司治理策略,創辦人依然能確保對公司的控制權。以下將探討多種方法,讓創辦人即使擁有較少的股份,也能有效掌握公司的治理。

 

一、累積投票制

累積投票制是臺灣《公司法》中允許股東將所有表決權集中於某一候選人的選舉方式。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少數股東的利益,讓他們能更有效地表達意見,並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。

累積投票制的概念:

在一般選舉中,每位股東對每個席位只有一票表決權,但累積投票制則允許股東將其持有的所有表決權集中使用。例如,如果股東持有100股,且此次董事會有5個席位需要選舉,該股東可將其500票集中投給一名候選人,而非必須將票分散於多名候選人之間。

操作方式:

  1. 確保公司章程中採用累積投票制:累積投票制需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。
  2. 集中支持創始人代表:在董事會選舉時,創辦人與支持者可將其表決權集中,以增加進入董事會的可能性。

透過累積投票制,創辦人能在董事會中擁有發言權與影響力,進一步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。這一制度不僅對於少數股東至關重要,也能有效避免大股東過度壟斷公司決策權,維護治理結構的公平性。

此外,累積投票制還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者參與合作,因為這種制度顯示公司對少數股東利益的重視,有助於提升公司整體治理水準。

 

二、設置閉鎖性公司

閉鎖性公司是臺灣公司法為創業者設計的特殊公司形式。閉鎖性公司與一般公司最大的不同,在於其股權結構和治理架構的靈活性。根據《公司法》第356條之1,閉鎖性公司是一種股份有限公司,但其股份只能由特定人持有且不得公開發行。

特徵:

  1. 股權限制:閉鎖性公司可以透過章程限制股份的轉讓,避免外部投資者或非預期的股東進入公司。
  2. 靈活的公司治理:閉鎖性公司允許創辦人在章程中規範獨特的治理條款,例如設定特別表決權、分紅機制或決策權。
  3. 資本運用彈性:與傳統股份有限公司不同,閉鎖性公司可以自由調整股東之間的資本比例,從而保持創辦人對公司的控制。

優勢:

  1. 股份轉讓限制:避免外部股東或投資者奪取控制權。
  2. 章程靈活設計:可針對股東間的權利義務進行具體規範。

創辦人可利用閉鎖性公司的設計,確保自己的經營理念不受干擾,實現長期治理的穩定性。同時,透過設定優先購買權條款,創辦人能在股份流轉時,保有第一優先的股份回購權利,避免經營控制權的流失。

閉鎖性公司也可以在章程中設置具體的分紅與收益分配規則,確保創辦人在公司成長過程中獲得持續的回報。此外,這種靈活性還能讓創辦人在引入新投資者時,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股權結構,兼顧投資者的利益與自身控制權。

 

三、股東協議

股東協議是一種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,明確規定股東之間的權利與義務。在創辦人股權較少的情況下,股東協議可以成為保障其控制權的重要工具。

核心條款:

  1. 董事會組成條款:確保創辦人在董事會中擁有固定席次。
  2. 決策權條款:對某些重大事項設定特別決議權,例如資金用途、業務策略等。

範例條款

  • 任何超過新臺幣 500 萬元的資本支出,必須獲得創辦人書面同意。
  • 公司改變主要業務方向須經創辦人批准。
  1. 反稀釋條款:保護創辦人在後續融資中的股權比例。

範例條款

  • 如果公司發行新股份,創辦人有權按照原有持股比例認購新股,以維持其相對持股比例。
  • 若創辦人選擇不認購新股,公司應提供等值補償,確保其股權價值不受損失。

股東協議還可以包括爭端解決機制條款,例如仲裁或調解,以快速解決潛在的股東糾紛,避免因內部爭議影響公司運營。此外,協議中可加入對董事會與經營團隊的績效評估條款,確保公司的管理層能以符合創辦人期望的方式運作。

透過簽署股東協議,創辦人可以清楚界定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權利,減少日後爭議。同時,協議中的條款設計也能進一步強化公司整體的穩定性與可持續發展。

 

四、雙層股權結構

雙層股權結構是一種發行不同表決權股份的公司架構。例如,創辦人持有表決權較高的A類股,其他投資者持有表決權較低的B類股。

設計步驟:

  1. 修訂章程:將雙層股權結構納入公司章程。
  2. 分配表決權:明確A類股與B類股的表決權比例,例如A類股每股享有10票,B類股每股享有1票。

雙層股權結構在科技創新型企業中特別普遍,因為這類企業需要引入大量外部資金支持研發,但創辦人又需要保持對公司長遠發展方向的掌控權。這一結構不僅能幫助創辦人實現決策權與經營權的分離,還能提升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吸引力。

同時,雙層股權結構還提供了創辦人應對敵意收購的防禦機制,確保公司不會因股權分散而陷入被動局面,維護公司的獨立性與長期發展目標。

 

五、董事會席次安排

在公司章程中約定創辦人有權指派若干名董事,是另一種有效的控制權保障方式。

操作方法:

  1. 設定固定席次:章程中規定創辦人可指派一定比例的董事。
  2. 優先任命權:賦予創辦人在董事會席次空缺時的優先任命權。

此外,創辦人還可以設置特別委員會,例如策略委員會或產品創新委員會,專門處理與公司長期目標相關的重大議題。這些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可以由創辦人直接任命,以確保其對公司核心業務的直接影響力。

透過這一安排,創辦人能確保在董事會中有足夠的代表力量,以影響公司決策方向,同時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與管理機制。

 

六、設置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

引入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,能增強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與公平性,防止大股東對公司決策的過度干預。

具體措施:

  1. 引入外部專業人士:確保董事會內的獨立性與專業性。
  2. 審計委員會參與決策:對財務與營運進行獨立監督,保護少數股東權益。

此外,獨立董事還能幫助公司加強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溝通,例如投資者、監管機構與合作夥伴。這種透明且專業的治理結構,有助於提升公司在市場中的信任度與聲譽。

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的設置,除了保障創辦人的利益外,也能進一步優化公司的運營效率與財務表現,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
 

結語

創辦人即使持有較少股份,也能透過上述方法掌控公司的治理。累積投票制有助於在董事會中保有影響力;閉鎖性公司與雙層股權結構則提供了結構化的長期控制權;股東協議與董事會席次安排進一步強化了治理穩定性;而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的設置則能提升治理的公平性與透明度。

這些方法並非相互排斥,創辦人可以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,靈活結合使用。例如,創辦人可以同時採用雙層股權結構與股東協議,以最大限度鞏固對公司的控制力。此外,設置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,還能提升公司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與吸引力。

最終,掌控公司治理不僅需要法律機制的支持,還需創辦人對公司發展方向與治理策略的深刻理解。透過全面而靈活的治理設計,創辦人將能夠引領公司實現長期穩定的成長目標,為公司與股東創造更多價值。

 

 

{ 延伸閱讀 }

真正的成功往往來自創業者本身的心態與思維模式。心態決定行動,而行動最終決定結果。創業成功的關鍵,不僅僅在於擁有好點子或強大資源,而在於創業者是否具備正確的思維模式。

投資人真正關心的不是您的產品或技術有多厲害,而是想知道您的目標客戶是誰,還有您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和痛點。

俗話說:「男怕入錯行,女怕嫁錯郎。」每個行業的特性都不同,因此創業者在深入了解目標細分市場的潛在利益後,還需要從更宏觀的角度評估所選市場的吸引力。

巴菲特曾說過:「一個聲譽卓越的管理團隊進入一個難賺錢的行業,這個行業還是難賺錢,但這個團隊的好名聲可能會受損。」巴菲特的這句話提醒我們,創業前一定要先考慮行業的本質,因為好的行業通常更容易產生好生意。創業者首先要思考的是,投入的行業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,因為好行業與好生意往往是緊密相連的。

初創企業通常透過發現市場中未被滿足的需求或利基切入,但維持這個初期優勢往往是最困難的挑戰。單靠一開始的優勢,難以支撐企業的長期發展。當創意一旦曝光,大公司通常會利用其資金和通路優勢跟風模仿,甚至進行微創新。這時,初創企業的優勢往往會迅速消失。

甘地、德蕾莎修女和Steve Jobs這些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,他們身上有什麼共同特質,能讓他們實現如此巨大的成就?

當我們滔滔不絕向投資人介紹自己的創意時,您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嗎?「這主意不錯,但你有能力成功嗎?」這是許多聽眾的疑問,也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。

「有關係就沒關係,沒關係就有關係。」對初創企業來說,擁有強大的消費者、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網絡,不僅意味著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,也能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,及時啟動B計劃進行轉型。

「為什麼創業項目會成功?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,不只投資人會問,創業者自己更要先問清楚。投資人通常有自己的方法來評估商業模式是否可行,而經驗不足的創業者,可以藉由檢查自己是否踩入以下五個常見陷阱,來判斷項目是否有成功的機會。

 

 

Pitch提案成功:專做投資人想看的募資簡報

www.pitch.com.tw

 

InfoAI智能情報:人工智能參謀智庫

www.InfoAI.com.tw